[已到期] [未解决]
三国中的曹操与三国志的不同是什么,小说中描写的他为什么是反面形象,曹操历史中到底是怎么样的一个人
提问人:小小  回答:23  浏览:6397  提问时间:2009/12/23 16:34:26  到期时间:2010/1/2 16:34:26  悬赏分:10+5+20
曹操是奸雄,还是英雄,还是枭雄?易中天评说的如何
补充问题 我来回答
此问题的回答(23)
泉少
曹操是奸雄,还是英雄,还是枭雄?易中天评说的如何
回答者:泉少  2009/12/24 0:18:03
白凤娟
曹操是一个“有争议的人物”,千百年来褒贬不一,盖棺难以论定,如今的曹操,早已不是历史上那个真实的、唯一的曹操,而是留在史书中、街谈巷议中、舞台上、电影中的曹操。这个曹操不是物质的曹操,而是精神的曹操。曹操只是一个符号.
曹操在乱世中积极追求个人抱负的实现,自我的不断超越,以最终获得完全的“优越感”。由此,曹操一生以“安民定天下”为己任,以齐桓公、晋文公为榜样,追逐“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境界。对于自我的掩饰,曹操由于对自我有着许许多多的自卑和不安全感,所以信奉“宁我负人,毋人负我”。这使得他可以变得极为猜疑和残忍,行为复杂多变,令人难以捉摸。换言之,人格状态不协调是曹操的悲剧。
回答者:白凤娟  2009/12/24 8:16:36
白若雪
曹操是一个“有争议的人物”,千百年来褒贬不一,盖棺难以论定,如今的曹操,早已不是历史上那个真实的、唯一的曹操,而是留在史书中、街谈巷议中、舞台上、电影中的曹操。这个曹操不是物质的曹操,而是精神的曹操。曹操只是一个符号.
曹操在乱世中积极追求个人抱负的实现,自我的不断超越,以最终获得完全的“优越感”。由此,曹操一生以“安民定天下”为己任,以齐桓公、晋文公为榜样,追逐“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境界。对于自我的掩饰,曹操由于对自我有着许许多多的自卑和不安全感,所以信奉“宁我负人,毋人负我”。这使得他可以变得极为猜疑和残忍,行为复杂多变,令人难以捉摸。换言之,人格状态不协调是曹操的悲剧。
回答者:白若雪  2009/12/24 8:28:53
嘉黎丹
众人评说

  曹操在乱世中积极追求个人抱负的实现,自我的不断超越,以最终获得完全的“优越感”。由此,曹操一生以“安民定天下”为己任,以齐桓公、晋文公为榜样,追逐“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境界。对于自我的掩饰,曹操由于对自我有着许许多多的自卑和不安全感,所以信奉“宁我负人,毋人负我”。这使得他可以变得极为猜疑和残忍,行为复杂多变,令人难以捉摸。换言之,人格状态不协调是曹操的悲剧。
  许劭:清平之奸贼,乱世之英雄。——《后汉书》 (裴松之注引孙盛《异同杂语》作“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陈寿:“汉末,天下大乱,雄豪并起,而袁绍虎摉四州,强盛莫敌。太祖运筹演谋,鞭挞宇内,揽申、商之法术,该韩、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矫情任算,不念旧恶,终能总御皇机,克成洪业者,惟其明略最优也。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三国志》
  孙权评价曹操:“其惟杀伐小为过差,离间人骨肉以为酷耳,御将自古少有。”
  王沈:太祖御军三十余年,手不舍书。昼则讲武策,夜则思经传。登高必赋,及造新诗,被之管弦,皆成乐章。——《魏书》
  钟嵘:曹公古直,甚有悲凉之句。——《诗品》
  裴松之评价曹操:“历观古今书籍所载,贪残虐烈无道之臣,于操为甚。”——《三国志(注)》
  唐太宗说曹操:“临危制变,料敌设奇,一将之智有余,万乘之才不足。”
  唐玄宗常自称“阿瞒”。
  元稹评价曹操:“曹瞒篡乱从此始。”——《董逃行》
  王安石赞曹操:“青山为浪入漳州,铜雀台西八九丘。蝼蚁往还空垄亩,麒麟埋没几春秋。功名盖世知谁是,气力回天到此休。何必地中馀故物,魏公诸子分衣裘。”
  刘知几评价曹操:“罪百田常,祸于王莽。”——《史通·探赜》
  鲁迅说:“曹操至少是一个英雄。”
  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
  ——毛泽东诗词
  曹操的遗嘱“分香卖履,留恋妾妇”体现出曹操的大气与自负,就不谈国家大事,不说豪言壮语,就说些小事,你们把我怎么样,你们说我是小人就是小人又怎样,我曹操就是曹操,我才不在乎你们怎样评价我呢。我就是这样的人。
  “惟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风流。”
回答者:嘉黎丹  2009/12/24 13:54:46
赵海霞
枭雄,奸臣?谁知道?岂一个反面人物了得
回答者:赵海霞  2009/12/25 2:03:35
mg
一个是小说,如货币战争——代表忠奸
一个是历史,如史记——代表史实
回答者:mg  2009/12/25 10:17:32
刘枫
曹操在乱世中积极追求个人抱负的实现,自我的不断超越,以最终获得完全的“优越感”。由此,曹操一生以“安民定天下”为己任,以齐桓公、晋文公为榜样,追逐“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境界。对于自我的掩饰,曹操由于对自我有着许许多多的自卑和不安全感,所以信奉“宁我负人,毋人负我”。这使得他可以变得极为猜疑和残忍,行为复杂多变,令人难以捉摸。换言之,人格状态不协调是曹操的悲剧。
回答者:刘枫  2009/12/27 9:38:15
许瑞华
三国演义中对曹操有点偏见啦,其实历史上的曹操是一位英雄!
回答者:许瑞华  2009/12/27 10:55:35
曾文涛
有学问,有胆识,文武兼备,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大英雄
回答者:曾文涛  2009/12/28 13:23:46
赵鹏飞
三国中赋予曹操比较贬义的形象
回答者:赵鹏飞  2009/12/28 18:00:44
张军
差别比较大,三国演义中曹操形象负面化了,还是以三国志的比较客观
回答者:张军  2009/12/29 11:55:58
付出
历史的大英雄
回答者:付出  2009/12/29 14:51:14
平川
三国演义中的曹操是小说故事情节和对比的需要,传说的因素多,三国志中相对较为史实些
回答者:平川  2009/12/29 22:52:28
付伟伟
这个难说,同样的一件事,在不同的人看来,就有不同的含义。
即使曹操相当皇帝吧,卫道士看来,是不应该的,革命者看来,是应该的。
回答者:付伟伟  2009/12/30 10:25:19
陈加
曹操的陵墓被发现了,在河南安阳
回答者:陈加  2009/12/30 14:09:21
丁尼
时势造英雄吧。
回答者:丁尼  2009/12/30 16:34:21
李强
曹操在乱世中积极追求个人抱负的实现,自我的不断超越,以最终获得完全的“优越感”。由此,曹操一生以“安民定天下”为己任,以齐桓公、晋文公为榜样,追逐“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境界。对于自我的掩饰,曹操由于对自我有着许许多多的自卑和不安全感,所以信奉“宁我负人,毋人负我”。这使得他可以变得极为猜疑和残忍,行为复杂多变,令人难以捉摸。换言之,人格状态不协调是曹操的悲剧。
回答者:李强  2009/12/30 20:04:02
tongtong
功远大于过……
回答者:tongtong  2009/12/31 10:02:23
郭政
曹操是一个“有争议的人物”,千百年来褒贬不一,盖棺难以论定,如今的曹操,早已不是历史上那个真实的、唯一的曹操,而是留在史书中、街谈巷议中、舞台上、电影中的曹操。这个曹操不是物质的曹操,而是精神的曹操。曹操只是一个符号.
曹操在乱世中积极追求个人抱负的实现,自我的不断超越,以最终获得完全的“优越感”。由此,曹操一生以“安民定天下”为己任,以齐桓公、晋文公为榜样,追逐“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境界。对于自我的掩饰,曹操由于对自我有着许许多多的自卑和不安全感,所以信奉“宁我负人,毋人负我”。这使得他可以变得极为猜疑和残忍,行为复杂多变,令人难以捉摸。换言之,人格状态不协调是曹操的悲剧。
回答者:郭政  2009/12/31 13:21:30
雷鸣
曹操在北方屯田,兴修水利,解决了军粮缺乏的问题,对农业生产恢复有一定作用;用人唯才,打破世族门第观念,罗致地主阶级中下层人物,抑制豪强,加强集权。所统治的地区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精于兵法,著《孙子略解》、《兵书接要》等书。善诗歌,《蒿里行》、《观沧海》等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苦难生活,气魄雄伟,慷慨悲凉,他在政治上的功绩亦是不凡的。
  曹操统一北方的积极作用。 前已叙及,东汉王朝后期,由于政治黑暗,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人民无法生活,终于爆发了轰轰烈烈的黄巾大起义。但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农民起义不可能取得最终的胜利,继之而来的是东汉王朝的解体和军阀混战。在混战中,不仅董卓、李傕等凉州军阀到处屠杀人民,抢劫财物,就是打着勤王旗号的东方将领也“纵兵钞掠”。因而普遍出现了“民人相食,州里萧条”的荒凉景象。这种情况的造成,除了应当归罪于东汉王朝的反动统治外,镇压农民起义和破坏社会生产的军阀,自然也是不可饶恕的罪首。但相对的说,各军阀之间,毕竟还是有所差别的。拿曹操来说,他虽然镇压过农民起义和滥杀过无辜人民,但从他在政治、军事、经济各方面的表现来看,他比被他消灭的那些军阀还是胜过一筹的。比如他推行屯田,兴修水利,实行盐铁官卖制度,对社会经济的恢复和经济的整顿起了积极作用。
  曹操一开始走上仕途就试图用比较严格的法律改变当时权豪横行的情况。但由于祸害根子在中央,操无法施展自己的意图。到他自己掌握政权以后,才得全面推行抑制豪强的法治政策。他说:“夫刑,百姓之命也”;“拨乱之政,以刑为先”。他起用王修、司马芝、杨沛、吕虔、满宠、贾逵等地方官吏,抑制不法豪强。如果把袁绍和曹操在冀州先后推行的治术加以比较,就可以看出两种不同的情况:“汉末政失于宽,绍以宽济宽,故不摄”。在袁绍的宽纵政策下,“使豪强擅恣、亲戚兼并,下民贫弱,代出租赋,炫鬻家财,不足应命”。这样,自然不能使“百姓亲附,甲兵强盛”。所以袁绍虽地较大、兵较多、粮较足,终为操所败。操得冀州后,立即“重豪强兼并之法”,因而收到了比较能使“百姓喜悦”的效果。司马光说操“化乱为治”,并非无据。而且操用人不重虚誉,他选用的官员要“明达法理”,能行法治。操还提倡廉洁,他用崔琰、毛玠掌管选举,“其所举用,皆清正之士,虽于时有盛名而行不由本者,终莫得进。务以俭率人,由是天下之士莫不以廉节自励,虽贵宠之臣,舆服不敢过度”。于是社会风气有所好转。
  总起来看,黄河流域在曹操统治下,政治有一定程度的清明,经济逐步恢复,阶级压迫稍有减轻,社会风气有所好转。所以我们说操之统一北方及其相应采取的一些措施还是具有积极作用的。
回答者:雷鸣  2009/12/31 14:47:09
同类快到期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