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中的曹操与三国志的不同是什么,小说中描写的他为什么是反面形象,曹操历史中到底是怎么样的一个人
提问人:小小 回答:23 浏览:6340 提问时间:2009/12/23 16:34:26 到期时间:2010/1/2 16:34:26 悬赏分:10+5+20
曹操是奸雄,还是英雄,还是枭雄?易中天评说的如何
曹操在乱世中积极追求个人抱负的实现,自我的不断超越,以最终获得完全的“优越感”。由此,曹操一生以“安民定天下”为己任,以齐桓公、晋文公为榜样,追逐“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境界。对于自我的掩饰,曹操由于对自我有着许许多多的自卑和不安全感,所以信奉“宁我负人,毋人负我”。这使得他可以变得极为猜疑和残忍,行为复杂多变,令人难以捉摸。换言之,人格状态不协调是曹操的悲剧。
许劭:清平之奸贼,乱世之英雄。——《后汉书》 (裴松之注引孙盛《异同杂语》作“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陈寿:“汉末,天下大乱,雄豪并起,而袁绍虎摉四州,强盛莫敌。太祖运筹演谋,鞭挞宇内,揽申、商之法术,该韩、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矫情任算,不念旧恶,终能总御皇机,克成洪业者,惟其明略最优也。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三国志》 孙权评价曹操:“其惟杀伐小为过差,离间人骨肉以为酷耳,御将自古少有。” 王沈:太祖御军三十余年,手不舍书。昼则讲武策,夜则思经传。登高必赋,及造新诗,被之管弦,皆成乐章。——《魏书》 钟嵘:曹公古直,甚有悲凉之句。——《诗品》 裴松之评价曹操:“历观古今书籍所载,贪残虐烈无道之臣,于操为甚。”——《三国志(注)》 唐太宗说曹操:“临危制变,料敌设奇,一将之智有余,万乘之才不足。” 唐玄宗常自称“阿瞒”。 元稹评价曹操:“曹瞒篡乱从此始。”——《董逃行》 王安石赞曹操:“青山为浪入漳州,铜雀台西八九丘。蝼蚁往还空垄亩,麒麟埋没几春秋。功名盖世知谁是,气力回天到此休。何必地中馀故物,魏公诸子分衣裘。” 刘知几评价曹操:“罪百田常,祸于王莽。”——《史通·探赜》 鲁迅说:“曹操至少是一个英雄。” 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 ——毛泽东诗词 曹操的遗嘱“分香卖履,留恋妾妇”体现出曹操的大气与自负,就不谈国家大事,不说豪言壮语,就说些小事,你们把我怎么样,你们说我是小人就是小人又怎样,我曹操就是曹操,我才不在乎你们怎样评价我呢。我就是这样的人。 “惟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风流。” 回答者:ayoyo 2010/1/1 12:54:46
|
奸雄奸雄奸雄奸雄
回答者:李方丁 2010/1/1 20:22:38
|
曹操是一个“有争议的人物”,千百年来褒贬不一,盖棺难以论定,如今的曹操,早已不是历史上那个真实的、唯一的曹操,而是留在史书中、街谈巷议中、舞台上、电影中的曹操。这个曹操不是物质的曹操,而是精神的曹操。曹操只是一个符号.
曹操在乱世中积极追求个人抱负的实现,自我的不断超越,以最终获得完全的“优越感”。由此,曹操一生以“安民定天下”为己任,以齐桓公、晋文公为榜样,追逐“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境界。对于自我的掩饰,曹操由于对自我有着许许多多的自卑和不安全感,所以信奉“宁我负人,毋人负我”。这使得他可以变得极为猜疑和残忍,行为复杂多变,令人难以捉摸。换言之,人格状态不协调是曹操的悲剧。 回答者:苏毅 2010/1/2 1:23: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