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水稻的发展前景
提问人:wgc 回答:16 浏览:3050 提问时间:2009/12/22 10:12:50 到期时间:2010/1/6 10:12:50 悬赏分:10+5+20
请详细回答,谢谢
水稻是我国基本粮食之一,我国通过水稻的研究,解决了多年的温饱问题.可以说,水稻是我国经济得以发展的必要前提,水稻的作用是不言而誉的,水稻再以后的发展也同样可观,因为它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基础,任何人都离不开它.
回答者:李强 2009/12/22 20:02:19
|
水稻是我国基本粮食之一,我国通过水稻的研究,解决了多年的温饱问题.可以说,水稻是我国经济得以发展的必要前提,水稻的作用是不言而誉的,水稻再以后的发展也同样可观,因为它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基础,任何人都离不开它.
不过至于将来还是不是以水稻为食现在不用考虑 回答者:王鹏飞 2009/12/22 20:56:13
|
我国水稻常年种植面积4.7亿亩,总产量近2亿吨,占全国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的30%和总产量的40%。全国有60%以上人口以大米为主食。在稻米生产中,粳稻生产不断发展,目前全国粳稻种植面积近1.3亿亩,总产量约0.54亿吨,占全国水稻种植面积的27%和总产量的30%。
我国粳稻种植区域主要集中在东北的黑、吉、辽和长江中下游的苏、浙、皖及西南的云南等省。从城乡居民膳食结构看,大米消费总体水平已趋于稳定,但消费结构却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即粳米消费量上升较快,特别是近三年来,长江中下游地区居民大米消费出现了由籼米向粳米转变的趋势,粳米消费区域由原来的东北、华北、江浙沪一带迅速扩大到中南、华南、西南等地,粳米以其口感好,饭味香赢得了越来越多的市场份额。 与籼米相比,粳米价格上具有比较优势,特别是加入世贸组织后,东北大米及苏皖粳米在品质、价格上均具有较大的国际竞争优势,粳稻与常规籼稻价格已拉开差距。我国粳稻米市场方兴未艾,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回答者:双华 2009/12/23 1:23:41
|
发展我国水稻生产靠扩大面积的路子已经走到尽头。除东北部分省市还可能新开垦一定稻田面积外,其他地区扩大稻田面积十分困难。同时,南方地区城市建设、高速公路发展、工厂兴建占去的大都是高产稳产稻田,今后还会占用。加之劳动力转移和种稻效益偏低,稻区复种指数大幅度下降,双季稻面积大量减少。稳定我国水稻种植面积的压力越来越大,将来发展水稻生产将主要靠提高单产,依靠科技进步提高产量、提高品质、提高效益。
回答者:白凤娟 2009/12/23 15:14:13
|
水稻是我国基本粮食之一,我国通过水稻的研究,解决了多年的温饱问题.可以说,水稻是我国经济得以发展的必要前提,水稻的作用是不言而誉的,水稻再以后的发展也同样可观,因为它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基础,任何人都离不开它.
回答者:泉少 2009/12/24 0:17:18
|
发展我国水稻生产靠扩大面积的路子已经走到尽头。除东北部分省市还可能新开垦一定稻田面积外,其他地区扩大稻田面积十分困难。同时,南方地区城市建设、高速公路发展、工厂兴建占去的大都是高产稳产稻田,今后还会占用。加之劳动力转移和种稻效益偏低,稻区复种指数大幅度下降,双季稻面积大量减少。稳定我国水稻种植面积的压力越来越大,将来发展水稻生产将主要靠提高单产,依靠科技进步提高产量、提高品质、提高效益。
回答者:白若雪 2009/12/24 8:30:36
|
shizhongshiyigeremen
回答者:赵海霞 2009/12/25 2:22:35
|
非常常见的粮食
回答者:徐晓贝 2009/12/26 1:20:00
|
发展我国水稻生产靠扩大面积的路子已经走到尽头。除东北部分省市还可能新开垦一定稻田面积外,其他地区扩大稻田面积十分困难。同时,南方地区城市建设、高速公路发展、工厂兴建占去的大都是高产稳产稻田,今后还会占用。加之劳动力转移和种稻效益偏低,稻区复种指数大幅度下降,双季稻面积大量减少。稳定我国水稻种植面积的压力越来越大,将来发展水稻生产将主要靠提高单产,依靠科技进步提高产量、提高品质、提高效益。
回答者:陈加 2009/12/30 14:16:21
|
我国水稻常年种植面积4.7亿亩,总产量近2亿吨,占全国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的30%和总产量的40%。全国有60%以上人口以大米为主食。在稻米生产中,粳稻生产不断发展,目前全国粳稻种植面积近1.3亿亩,总产量约0.54亿吨,占全国水稻种植面积的27%和总产量的30%。
我国粳稻种植区域主要集中在东北的黑、吉、辽和长江中下游的苏、浙、皖及西南的云南等省。从城乡居民膳食结构看,大米消费总体水平已趋于稳定,但消费结构却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即粳米消费量上升较快,特别是近三年来,长江中下游地区居民大米消费出现了由籼米向粳米转变的趋势,粳米消费区域由原来的东北、华北、江浙沪一带迅速扩大到中南、华南、西南等地,粳米以其口感好,饭味香赢得了越来越多的市场份额。 与籼米相比,粳米价格上具有比较优势,特别是加入世贸组织后,东北大米及苏皖粳米在品质、价格上均具有较大的国际竞争优势,粳稻与常规籼稻价格已拉开差距。我国粳稻米市场方兴未艾,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回答者:郭政 2010/1/2 22:48:09
|
目前中国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稻米生产国家,占全世界35%的产量。在中国的南方主要生产籼稻,北方生产粳稻。如今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的内容就包括环绕的麦穗(嘉禾)。
中国南方俗称稻为稻谷或谷子,脱壳为大米(多为白色,但亦有淡红色(如胭脂米)、淡绿色(如碧粳米)和紫色(如云南香米)甚至黑色的品种。煮熟的大米中国北方称其为米饭,中国南方称之为白饭,香港亦有俗称靓仔(源自潮州话)。 近年来中国积极对水稻和旱稻进行研究,还发展最快的杂交稻米研究中心以推动中国农业来解决和帮助经济、粮食等问题。 中国风俗中,夫妻如生下男孩,满月时要赠送油饭给亲友,以兹庆祝。中国自古便是农耕国家,当中不少民族以稻米为日常主食,因而有举行庆祝稻米收成的庆典。如高山族便喜将稻米煮成饭,或把糯米蒸成糕与米粑庆祝各种节日或来宾。汉族在农历新年时吃元宵(汤圆)、年糕及萝卜糕;在端午节吃糭等习俗。 回答者:zhongyuan 2010/1/4 15:08:02
|
发展我国水稻生产靠扩大面积的路子已经走到尽头。除东北部分省市还可能新开垦一定稻田面积外,其他地区扩大稻田面积十分困难。同时,南方地区城市建设、高速公路发展、工厂兴建占去的大都是高产稳产稻田,今后还会占用。加之劳动力转移和种稻效益偏低,稻区复种指数大幅度下降,双季稻面积大量减少。稳定我国水稻种植面积的压力越来越大,将来发展水稻生产将主要靠提高单产,依靠科技进步提高产量、提高品质、提高效益。
为加强水稻技术交流,促进水稻科技进步,推动水稻生产发展,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和中国农业技术推广协会联合组织了水稻产业发展论文征集活动,并从征文中遴选了61篇编辑成《现代水稻发展论文集》一书,包括水稻高产栽培探索、轻简化种植、良种良法集成配套、优质高效种植、发展思路与对策探索等内容,以期促进技术交流、信息沟通、相互合作,为推动水稻生产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回答者:徐伟 2010/1/5 12:07:30
|
民以食为天,可待发展。
回答者:唐仲仁 2010/1/5 12:16:38
|
一、超级稻研究和生产的必然性
1、我国粮食生产和消费的状况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和人口大国,在历史上除了少数时期以外,大部分时间是饥饿伴随着历史前进。解放后,党和政府带领全国人民,用不到世界士地资源的9%养活了世界的21%人口;到1998年,我国粮食供需基本平衡,丰年有余,供求关系发生了历史性的转变。但是,在1998年粮食生产创历史最高水平达51230万吨后,由于种种原因,自2000年开始逐年减产,尤其是2003年出现了水稻、玉米、小麦三大谷物同时减产的局面,这一年,不仅是粮食种植面积50年来最少的,总产是10年来最少的,人均粮食也是20年来最少的一年。 从70年代初以来,我国种植面积在减少,粮食的单产和总产在提高,这主要是依靠科技进步的结果。现在我国粮食总产在减少而对粮食的需求仍在不断增加。粮食的安全问题又回到各级政府的重要议程上来。 2、粮食的安全 "粮食安全"是1974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在世界粮食大会上提出来的,其基本定义是"保证任何人在任何时候都能得到为了生存和健康所需要的足够食品。"1983年9月,FAO总干事爱德华。萨乌马给粮食安全重新定义为"粮食安全的最终目标是确保所有的人在任何时候能买到又能买得起所需要的基本食品"。.这里特别强调买得起又能买得到。到了21世纪的今天,粮食安全的概念应该包括数量安全、质量安全和生态安全(生态和可持续性发展)3个层次,即在保障充足的粮食供给和分配数量的同时,还要求营养全面、结构合理、卫生健康,粮食生产和获取要建立在保护生态环境资源和可持续性利用的基础上。 水稻是世界性粮食作物,其总产量占世界粮食作物仔30%,在我国 占40%,我省占50%,我州占68%,对于我们来说,水稻安全就意味着粮食安全。 二、超级稻的研究、生产现状及发展前景 我国水稻经历了20世纪50年代末的矮化育种和70年代中期的二系杂交稻育种的成功和生产中应用使稻谷产量带来两次突破性的飞跃。水稻单产实现了两次突破性提高,为我国的粮食安全供给作出了重大贡献。然而,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水稻单产开始徘徊不前,超级稻的研究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为了实现单产的第三次突破而开展起来的。 1996年农业部启动了"中国超级稻育种及栽培体系"项目。1997年底袁隆平先生基于当时两系法水稻杂种优势利用技术成熟、水稻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中的主要关健技术问题已经解决和分子育种技术开始实用化,提出了"杂交水稻超高产育种"。1998年12月科技部正式启动"中国超级杂交水稻研究",并明确了两系法超级杂交稻的育种目标: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到2000年达到700公斤/亩,第二阶段到2005年要求育成在同一生态区内2个点连续2年百亩连片种植产量800公斤/亩(12000公斤/公顷),或增20一25%,或日产量100公斤/公顷;品质达国家优质米3级以上标准;抗2种以上主要病虫的超级杂交稻组合。这个目标已提前两年达到。超级杂交稻育种取得了可喜的进展,育成了产量、品质和抗性结合较好的两系超级杂交稻组合"两优培九"等投入大面积开发应用。 袁隆平先生提出的超级杂交稻育种策略和超级稻的技术指标,除通过亚种间杂交产生强大的杂种优势外,在株叶形态上,提出"长、直、窄、凹、厚"可量化的指标,进一步明确了理想株型,在穗部性状上,提出无秕谷、无跳籽、无籽粒不饱满、无早衰等不良性状的指标,大幅度利用有利基因,最终形成高产、优质、多抗的超级杂交稻。 近几年来,育成的超级稻新品种、新组合高产纪录: 1、亚热带1300-1500米海拔最佳生态区的云南永胜县涛源镇亩产1000公斤/以上的品种和组合有一批,如汕优63(1031.3公斤,1998年)、培矮64S/E32(1018公斤,1138公斤,1999年)、II优明86(1196.5公斤,2001年)、II优航1号(1162公斤,2003年)、II优274(1183.8公斤,2003年)、特优377(1161.8公斤,2003年)、II优084(1231.17公斤,2003年)、陆两优106(1103.2公斤,2004年),还有常规品种95A-1-1(1096公斤,1998年)、华粳籼74(1061.3公斤,1998年),在云南大理两系杂交晚粳70优达1035.5公斤,常规粳稻滇渝1号达1014公斤。 2、南方广大稻区出现一批百亩连片测产验收田块平均亩产达到700~800公斤的实绩,如两系中籼"两优培九",1999年在江苏、湖南13个百亩连片和干亩连片,平均亩产均在700公斤以上,2000年湖南16个百亩连片,4个千亩连片,亩产超过700公斤,最高835.3公斤;2003年湖南两系中籼88S/0293百亩测产平均804公斤,最高817.3公斤,浙江三系中籼协优9308,1999年在浙江新昌县4千亩示范片,测产验收平均亩产769公斤,最高812.6公斤,2001年福建II优明86在尤溪县百亩示范片头季平均亩产851公斤,再生季平均亩产473公斤,两季合计1324.4公斤,此后连续两年在该地种植百亩II优明86,头季平均亩产仍分别为847.4和841公斤,四川D优527、冈优527(813、886.5公斤,2003年),湖北两优932(706公斤,2003年)。 3、2002年春海南三亚湖南育种基地上强化栽培的杂交中籼品比中,6个组合实收亩产都在800公斤以上(38S/9311 802公斤,38S/2340 873公斤,88S/9311 839公斤,超优2号827公斤,培矮64S/Y992 812公斤,两优培九825公斤),2003年88S/0293达826.7公斤。 4、安徽省农科院水稻所育成的两系中籼华安3号在安庆用强化栽培法种植两年,2001年测产每亩810公斤,2002年769.5公斤,两系中籼2301S/H7058在肥西示范50亩平均亩产751公斤(2003年),三系晚粳双优3402在白湖农场作双晚百亩连片平均亩产659.3公斤(2003年、),三系中粳III优98在准南132亩,亩产763.5公斤(2003年)。 上述品种(组合)一般都比现有品种(组合)增产10%以上,高的达到30%,米质和抗性也有所改善。在特定的生态区与一般地区种植相同品种差异大,在特定的生态区,亩产可达到1000公斤以上,这些生态区的光能利用率高于一般地区的1.2-1.5%,品种的增产潜力就发挥出来。 在超级稻栽培中,超级稻品种是实现高产的内因,而超级稻栽培技术是良种基因充分表达的必要条件,不同的栽培方法下,即使同一良种的产量和品质都可能有极大差异。超级稻品种具有对优良栽培环境的特殊适应性,要充分发挥超级稻品种的增产潜力,达到超高产目标,必须实施配套的超高产栽培技术,尤其是肥水运用。生产中,前中期主攻超高产"禾架",为成穗,成大穗打基础,后期注重籽粒充实,提高结实率,实现超高产目标。 实施超级稻和开展超高产栽培,高产始终是重点和前提。这不仅因为我国地减人增的形势不能逆转,而且我国稻谷平均单产417.7公斤(2003年),仍低于埃及609.4公斤、澳大利亚556.6公斤、美国491.3公斤、日本438.8公斤、韩国421公斤等国,尤其是近6年我国水稻种植面积和总产连续下降,单产徘徊,整个粮食供求关系己发生重大变化。超级稻亩产700-800公斤的产量指标,与全国单产相比已经不低了,关健是品种的适应性和栽培技术的配套应用。 超级稻的产量构成情况 年份 地点 组合 有效穗 每穗粒数每穗实粒数结实率 千粒重 理论产量 实割产量 (万穗/亩) (粒) (粒) (%) (g) (公斤/亩) (公斤/亩) 2001云南II优明86 19.98 209.9 201.3 95.9 30.0 1206.6 1196.5 特优175 23.31 187.4 170.5 91.0 30.5 1212.2 1185.5 2002 特优航1号 19.37 235.7 223.6 94.2 25.0 1252.8 1188.4 1I优明86 23.51 186.3 171.5 92.1 30.0 1209.6 1189.6 II优航l号 23.94 191.6 177.2 92.5 29.0 1230.2 1162.6 II优247 24.49 184.4 170.2 92.3 29.1 1212.9 1183.8 特优377 22.34 199.1 188.8 94.8 29.5 1244.1 1161.8 2003遵义 陆两优106 15.62 214.96 178.2 82.90 28.0 779.4 811.9 2004天柱 陆两优106 18.4 177.2 158.6 89.5 28.0 809.2 804.0 水稻超高产育种和栽培技术的确立最早是日本人在1981年提出的,国际水稻研究所(IRRI)在1989年、韩国在1990年先后开展超高产育种研究,投入了大量人力和物力,至今水稻单产没有重大突破,育成的六个品种和一些品系,小面积产量记录达10t/hm。 回答者:王亮 2010/1/5 19:27:11
|
我国水稻常年种植面积4.7亿亩,总产量近2亿吨,占全国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的30%和总产量的40%。全国有60%以上人口以大米为主食。在稻米生产中,粳稻生产不断发展,目前全国粳稻种植面积近1.3亿亩,总产量约0.54亿吨,占全国水稻种植面积的27%和总产量的30%。
我国粳稻种植区域主要集中在东北的黑、吉、辽和长江中下游的苏、浙、皖及西南的云南等省。从城乡居民膳食结构看,大米消费总体水平已趋于稳定,但消费结构却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即粳米消费量上升较快,特别是近三年来,长江中下游地区居民大米消费出现了由籼米向粳米转变的趋势,粳米消费区域由原来的东北、华北、江浙沪一带迅速扩大到中南、华南、西南等地,粳米以其口感好,饭味香赢得了越来越多的市场份额。 与籼米相比,粳米价格上具有比较优势,特别是加入世贸组织后,东北大米及苏皖粳米在品质、价格上均具有较大的国际竞争优势,粳稻与常规籼稻价格已拉开差距。我国粳稻米市场方兴未艾,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回答者:林诗音 2010/1/5 21:15:36
|
ai wei le zhuan fen ,zhi aho zhe yang le
回答者:yangcheng 2010/1/5 22:59: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