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到期] [未解决]
文学的作用
提问人:fei  回答:4  浏览:1592  提问时间:2010/7/1 15:27:04  到期时间:2010/7/6 15:27:04  悬赏分:0+5+20
文学学的定义与范围
补充问题 我来回答
此问题的回答(4)
王海将
存在主义大师萨特曾经提出过的一个非常朴实的问题:“对于饥饿的人来说,文学能顶什么用呢?”如果要解决饥饿这个很迫切的问题,我们只能说,文学是没有用的。

单从实用的角度来看,汉代的杨雄认为辞赋是“雕虫小技、壮夫不为”。在国家遭受外族入侵的时候,文学解决不了问题,所以才会出现汉代班超投笔从戎的壮举。柏拉图在他的理想国里,把人分为九等,诗人属于第六等。排在诗人前面的有哲学家、君主、政治家、战士、医生等。诗人的地位很低。

不过,现实的情况又有另一番景象,尽管文学不能解决人的饥饿问题,但人们仍然喜爱文学,看重文学,甚至痴迷于文学。

春秋时的大教育家孔子说:“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三国时魏国君主曹丕说:“盖文章乃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

近代思想家梁启超说:“欲新一国之民,不可不先新一国之小说。”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都知道鲁迅有个“弃医从文”的故事。不光鲁迅,郭沫若也是弃医从文的。我们也知道,当代天才少年韩寒甚至连书都不念了,在世人不解的目光中毅然走上了“弃学从文”的道路。

这,又究竟是为什么呢?我们说,文学尽管不能满足人们的饥饿需要,但当整个社会出现了信仰危机、精神空虚、世风日下的时候,文学却可以当作人们的精神食粮;当整个社会朝气蓬勃、意气奋发、蒸蒸日上的时候,文学又成为人们鼓舞斗志、分享辉煌的精神蛋糕。

在第六届中国文学艺术家全国代表大会上曾经提出过这样的口号:“文艺是民族精神的火炬,文艺是人民奋进的号角。”

为此,我们谈论文学的作用和价值应该从精神角度出发。

一、文学是一种特殊的记忆方式 

文学作为一种特殊的记忆方式,通过文字表现并固定一个时代人们的心灵和情感,比人的生命更长久。中国两三千年前的生活我们无从得知,但《诗经》还在,许多年前的生活和情感在其中保存得十分完好;两百年前的社会制度和风俗习惯我们知之甚少,但《红楼梦》还在,我们就不仅可以还原历史,而且充分感受那个永远年轻的“女儿国”。 

文学其实是对我们过去生命的一种珍藏,借此完成对衰老、死亡和遗忘的抗拒。通过文学作品,人能够在肉体生命死亡之后还有一些精神的遗产流传下来。

恩格斯说:巴尔扎克“在《人间喜剧》里给我们提供了一部法国‘社会’特别是巴黎‘上流社会 ’的卓越的现实主义历史,他用编年史的方式几乎逐年地把上升的资产阶级在1816年至1848年这一时期对贵族社会日甚一日的冲击描述出来,……他汇集了法国社会的全部历史,我从这里,甚至在经济细节方面,也要比从当时所有职业的历史学家、经济学家和统计学家那里学到的全部东西还要多。”

列宁指出俄国十九世纪伟大作家托尔斯泰是“俄国革命的镜子”。

文学不仅能保存历史,描写现实,她还能帮助你看见你所看不到的东西。

亚里士多德说:“诗比历史更富有哲学意味。”因为文学不仅能透过现象反映生活本质,而且还能够超越现实。尽管文学很多情况下是虚构的,但她比现实的真实更高,更具有艺术魅力。

鲁迅说:“悲剧的意义是使有价值的毁灭给人看。”例如《伤逝》写了自由恋爱的悲剧。鲁迅又说:“喜剧的意义是使无价值的东西撕破给人看。”果戈理的名剧《钦差大臣》,以嬉笑怒骂的方式无情地揭露了沙俄统治下官僚的丑恶嘴脸。

    二、文学能以特有的方式干预现实

文学是社会生活的反映,她能通过对社会丑恶、阴暗面的暴露,从而干预现实,促使人们对社会现状进行变革。

法国17世纪,社会极其腐败。思想家伏尔泰、卢梭等人提倡“启蒙运动”,他们通过文学作品,高唱天赋人权,最终促成了法国的大革命。

美国虐待黑奴,惨无人道,志士仁人,倡言解放,而此种习惯依然牢不可破。斯托夫人作《黑奴吁天录》(《汤姆叔叔的小屋》)描写黑奴受地主虐待之苦况,辛酸入骨,读者为之泪下,于是激起南北战争,而黑奴最终获得了自由。

英国19世纪时私塾和孤儿院制度腐败而不人道,狄更斯著《冰雪因缘》揭发私塾罪恶;又著《贼史》揭发孤儿院罪恶,英国人士读之大为感动,群起设法改良,私塾和孤儿院积弊从此一扫而空。

俄国屠格涅夫著《猎人日记》攻击地主贵族之贪婪暴虐,描写农民生活之痛苦,简直令人不忍卒读,相传俄国农奴制度之废除,得于这类书的力量不少。

三、文学能激起人对真情和激情的呼唤 

文学能使人回肠荡气,文学能催人泪下。文学有助于呼唤人的真情。《红楼梦》不知使多少少男少女抚卷长叹,撒过同情的泪水。这本书能够感动人的不仅有宝黛的真爱,而且连贾政这样的道学士也有真情,尽管它是以一种扭曲的方式出现的。元春回家省亲时,贾政作为父亲跪在女儿面前一节不能不令你感动:你想啊,当爹的给女儿下跪,还嘱咐勿以父亲的风烛残年为念,其中有一种辛酸和悲悯。此情此景不知道会让多少做父亲的和做女儿的伤感落泪。

苏东坡《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岗。”妻子已经死了十多年了,但苏东坡依然念念不忘,依然老泪纵横不已。这不能不让视爱情如敝屣、如儿戏、如玩物的当今社会产生一种羞愧、一种反思。

孟郊《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这写出了世界上一种最伟大的情感———母爱,同时还反映了人类一种最基本的道德———感恩。此诗是诗人担任溧阳尉时所作,原诗诗题下还有诗人的自注“迎母溧上作”。孟郊前半生穷困潦倒,直到46岁才进士及第,50岁才任溧阳尉。多年的游学在外,苦苦求进,不知有过多少次的母子离别,也品尝过不少人世间的世态炎凉,集多年的生活体验,孟郊写出了此诗,发自内心地歌颂母爱亲情。能深深唤起天下儿女们的深切记忆和浓郁真情。想当今独生子女社会,慈母怜子之事做得最多最细,但却很难唤起孩子的亲近感和亲情感,这同样向当今社会提出了一个反思的课题。 

文学也有助于呼唤人的激情。我们在读《悲惨世界》、《安娜·卡列尼娜》等作品时,冉阿让的百折不挠,安娜·卡列尼娜对理想的追求,无不让人激情澎湃。

岳飞《满江红》:“怒发冲冠”、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词中雪耻复仇、重整河山的慷慨激昂,曾经激励过无数的爱国志士。

《白毛女》讲述了“旧社会把人逼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的一个真实感人故事。演出时每到精彩处,观众中就掌声雷动,经久不息;每到悲哀处,台下总是一片哭泣声。据说在延安的一次演出中,演黄世仁的那位演员演的太逼真,当时有一位小战士被故事中黄世仁的奸诈残酷所激怒,那位演黄世仁的演员差点受到枪击。

四、文学能号召人自我完善 

人们常说,文学能陶冶人的情操,净化人的心灵。人带着一种罪恶感生活是最痛苦的事,《复活》里托尔斯泰笔下的聂赫留朵夫牺牲一切来赎自己罪的精神非常感人。我们多读这样的作品有助于灵魂的净化。

现在的人们注重实用,活得比较功利,往往不愿去思考,去承担,活得比较轻飘,比较迷惘。当然,文学的道德追求与弘扬,应该用来自律,不应用来衡量和要求别人,用高标准来要求别人容易造成偏执和压制。 

五、文学能培养人类对美的追求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面对着山河、人和一些激动的时刻,人会感觉到一种说不出的美,情不自禁地发出感叹。人们历来喜爱旅游,如今中国更是以法定的形式一年安排三个黄金周促进旅游,整个社会掀起了旅游热潮。试问,人们为什么喜爱旅游?除了开阔视野、放松心情,更主要的是在向外界,向大自然寻找美的感觉。而文学,可以培养人对美的敏锐感受力。

我们读徐志摩的诗《再别康桥》:“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这是一首多么富有情趣、美妙浪漫的好诗呀。闻一多曾经提倡,好的诗歌应该做到“音乐美”“绘画美”和“建筑美”,《再别康桥》这首诗,可以说是“三美”具备。

不懂得美的人生是悲哀的。比如《阿Q正传》里的阿Q,他不懂得美,所以他的人生是悲哀的。阿Q的人生悲剧可以说不是革命没有成功,也不是被杀头,而是阿Q向吴妈求爱的失败。因为阿Q没有文学修养,所以面对爱情这一种非常美妙的要求不知道如何表达。按说吴妈的地位跟阿Q相当,死了丈夫,也需要爱。可惜阿Q的表达太不“文学”了,太不浪漫了,阿Q怎么说?“吴妈,我要跟你困觉!”这多么生硬,多么别扭。假如阿Q懂得了用美的方式求爱,他可能就会这样对着吴妈说:“我是天空中的一片云/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这样说不定,吴妈在感动之下就会愉快地答应:“你偷去了我的心!”阿Q个人问题解决了,可能就不会活得那么悲惨了!

六、 文学能提供人类所需要的语言 

文学家常被称为语言大师。如鲁迅、老舍、赵树理等被称为中国现代文学大师。

对于一个民族来说,文学家往往是民族语言的创造者。

从前欧洲各国言语虽各不同,文字则一律用拉丁文。好像中国人口中说的是“吗”、“呢”、“呀”,而文字则用“之”、“乎”、“也”、“者”;又好像第二次大战前土耳其人民说的土耳其语,用的则是借来的阿拉伯文字,试问这是何等的不便?13世纪时意大利出了一位大诗人但丁觉得这样是不对的,主张用活的言语来著书立说,但他说破嘴唇,仍然没人肯信。后来他因政治上的失败出奔于外,用最优美,最富于普遍性的意大利口语写了一部包含地狱、炼狱、天堂三部分的《神曲》。起初也惹起许多攻击,后来大家细密一研究,觉得活的言语果然胜过死的言语,意大利政府遂决定以《神曲》的言语为国语而废弃拉丁文了。再如,五四运动时许多先觉之士主张采用白话代替文言,但若不是胡适先生用白话写诗集《尝试集》,以及郭沫若写了白话诗集《女神》、鲁迅写了《呐喊》、《彷徨》等小说集,新文学的基础决不能奠定得这样快。挂起了招牌而拿不出货色,无论你在广告上吹得天花乱坠,你的店总难开得成的。

文学家充满睿智,常常是妙语连珠。文学家极富哲理性的思考,常常有格言、警句。对于个人来说,文学语言不仅能启迪我们的思想,还能丰富我们的语言词汇,提高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语言特别是文学语言能给予人安慰与出路。俗话说:小人相赠钱财,君子相赠语言。可见语言的重要,而文学言语又是最好的语言。

最后,必须要说明一点,文学还具有局限性。正象文章开头所提到的一样,文学不能解决人们迫切的饥饿问题。不仅如此,文学在精神上也存在局限性。

1、作家的自杀

我们知道文学界有一个不容回避的事实,许多在文学创作上很有建树的作家却自杀了,比如日本的川端康成、美国的海明威、中国的徐迟、海子等。为什么创造文学的人却反而解决不了自身的精神问题呢?

从文学创作的特点来说,文学必须不断地求新求创造,没有创新创造就意味着文学生命的结束,所以这对作家来说是十分痛苦的。作家王蒙说过,创新就象一条疯狗一样追逐着作家,必须拼命地向前跑。因此,伟大的作家尽管他是走在时代的前列,但却是孤独的。作家在精神上有更深更广的追求,在追求中,他感受到普通人感受不到的幸福,同时也感受到普通人感受不到的痛苦,当痛苦无法解决时就走向了自杀。

为什么诺贝尔文学奖都在国外,据说国外自杀作家比例达到7%。中国作家为什么不能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中国作家自杀的比例最低。当然我们并不提倡作家都要去自杀,但这正说明,文学除了她的积极意义之外,还存在一个陷阱。

2、读者往往被文学所迷惑

据说歌德的书信体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在发表的时候,欧洲各国都出现过读者开枪的自杀现象。据说清代有一个女子在读《红楼梦》的时候,被宝黛的爱情故事所痴迷,最终郁闷而死。这又说明文学不仅对作家存在一个陷阱,对读者同样存在一个陷阱。

那么我们应当如何面对文学?应该说文学的积极作用是主要的,但是我们必须警惕文学还存在一个陷阱。我们必须认清,文学毕竟是一个虚拟世界,就象当今的电脑网络是个虚拟世界一样。文学是纸上谈兵,书上写得很美好的东西,现实中却很难找到。

所以要提醒人们,文学作品可以让人深受感染,但并非可以效仿。在阅读文学作品时,要和它保持健康的距离。
回答者:王海将  2010/7/1 18:50:31
刘风
存在主义大师萨特曾经提出过的一个非常朴实的问题:“对于饥饿的人来说,文学能顶什么用呢?”如果要解决饥饿这个很迫切的问题,我们只能说,文学是没有用的。

单从实用的角度来看,汉代的杨雄认为辞赋是“雕虫小技、壮夫不为”。在国家遭受外族入侵的时候,文学解决不了问题,所以才会出现汉代班超投笔从戎的壮举。柏拉图在他的理想国里,把人分为九等,诗人属于第六等。排在诗人前面的有哲学家、君主、政治家、战士、医生等。诗人的地位很低。

不过,现实的情况又有另一番景象,尽管文学不能解决人的饥饿问题,但人们仍然喜爱文学,看重文学,甚至痴迷于文学。
回答者:刘风  2010/7/1 23:19:59
林宗媛
对灵魂的洗礼
回答者:林宗媛  2010/7/2 20:25:30
刘畅
应是精神上的作用吧
回答者:刘畅  2010/7/3 8:04:53
同类快到期问题